1910年,金陵电灯官厂装机完毕并试车开灯,成为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燃起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希望之光。
1926年南京第一条电缆入江,主要为江北地区永历铔厂供电。
解放后,随着南京用电量提升,之前的下关电厂已满足不了市民和工厂的需要。1953年,南京热电厂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当时的电荒。当年施放首条35千伏过江电缆,缓解江北地区用电压力。图为1967年全国首条110千伏过江电缆热燕线施工现场。
1976年9月,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电力“空中走廊”燕子矾至八卦洲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用。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是用电量的提升。12月,南京电力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办电变为多渠道办电,国家、地方、企业一起上,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
1982年,南京形成了四分之三的环网线。建成5座220千伏变电所,12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其中有6条分别与安徽省和江苏省淮阴、扬州、镇江3个地区相连。220千伏环城电网的东半环已经形成,成为主要送电网。
1986年,南京供电建成全省首次采用六氧化硫组合电器的变电站——西华门变电站。
1996年,为尽快扭转电网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南京市启动电网建设改造计划——“金龙计划”。
2000年12月,220千伏下关变投运,标志着南京城区220千伏双环网正式建成。
2001年7月,220千伏大行宫变电站投运,成为全省首座市中心繁华区域、南京市首个无人值班220千伏变电站,该站双回220千伏进线均为大长度、大截面的高压电缆,规模时列全国第一、亚洲第三。
2007年12月4日,500千伏三汊湾变电站至500千伏龙王山变电站之间全长63公里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南京成为全国首个500千伏O型双环网合环供电的省会城市,形成了江苏电网“四横四纵”的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大大增强了南京主网的供受电能力。
2008年以来,南京电网实现跨越新发展。投运500千伏秋藤、秦淮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110千伏古平岗、鼓楼变等一批核心区域变电站,建成宁海路、秦滨等大型电缆隧道。一流配电网建设圆满收官,省内率先实现配电自动化全境覆盖。
2010年,南京成为全国首个500千伏双环网供电的省会城市,坚强的电网体系勾画出金陵古都的世纪新颜。
2012年11月,110千伏鼓楼变电站建成投运。该站是我市第一座和民用建筑合建的变电站。至此,南京市规划建设的主城区内建设受阻的八座变电站已全部建成投运。
2013年,220千伏九龙至南站线路工程为南京南部主城与江宁区电网连接的重点工程,对完善南部新城220千伏双环网运行起着纽带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亚洲最大高铁火车站—南京南站顺电源供电的重任。
2015年12月11日,南京西环网220千伏UPFC装置并入南京电网,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江苏南京220千伏西环网UPFC(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顺利投运。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UPFC工程,也是国际上首个使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MMC)技术的UPFC工程。南京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的顺利投运是江苏电网乃至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2016年,UPFC国内首次投入夏季运行,期间南京调度口径最高负荷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达1021.42万千瓦。
2017年6月11日,台积电保障电源220千伏秋藤至高旺线路工程,及国内率先探索长距离大截面试验电缆投运,同期500千伏秋藤变电站6号主变充电成功。
2017年,南京市调度最高负荷1129.28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40年间,南京电网调度口径最高负荷由1978年的44.16万千瓦提升至1129.28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