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547.jpg

  公司建成各级各类劳模、技师、团队创新工作室21个,其中,省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技师创新工作室4个,核心创新团队人员达320余人,实现了各层级、各领域、各专业的全覆盖。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创新的生命力,积聚创新力量,以变运创客园、营电创客联盟、配电“小石头”青年创新团队为典型,推动创新平台多样化发展,引导有灵感的职工充分发掘创新意图,让群创活动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近年来,公司先后涌现出国网公司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市“十佳劳模创新工作室”、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毕勇.jpg

  金色田野-毕勇技师创新工作室

  溧水供电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以“变革、创新、发展”为思路,紧紧围绕生产、营销等重点工作,开展群众型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农电领域,职工创新热情高涨,创新成果多次荣获省市公司大奖。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创建毕勇技师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8月20日,共有22名成员,设置三个工作小组和一个技术支持组。工作室成员全部来自溧水农电生产一线,其中经理(所长)7人,专职班组长5人,青年职工10人;工作室中有技师10人。成立以来,工作室共取得专利1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余个,获南京市“青年文明号”和“工人先锋号”称号、被评为2015年南京市“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

陈德风团队成员合照.jpg

  地下金龙-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创建于2007年10月,2008年11月被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授牌为“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2012年12月被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授牌为“陈德风专家工作室”。工作室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缆专业为依托,共有成员18人,其中高级技师4人、技师8人、高级工4人,肩负着南京地区35kV及以上电缆基建、客户工程、电缆安装、检修、电缆抢修等工作重任。在陈德风的带领下,这支精英团队奖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经过不懈努力、协同攻关,其研发的电缆工器具填补了江苏省高电压大截面电缆施工工具的空白。工作室共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1项、收到行业内广泛好评。

宫.JPG

  空军一号-宫衍平劳模创新工作室

  宫衍平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6日被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正式授牌为“宫衍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江苏省电力公司2013-2014年度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工作室以国家电网带电作业专家、高级技师宫衍平作为团队带头人,立志做好输电线路的“外科医生”。工作室成员现有成员11名,由3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4名工程师构成,保证了工作室的实践经验基础和创新灵感来源。 秉承输电人筚路蓝缕的奋斗意志,融合“三创三先”的新江苏精神,宫衍平创新工作室把“牢基础、强技能、重创新”引为座右铭,以“创新发明提工效、锤炼技能保安全”作为工作愿景。

张代飙创新工作室合照.jpg

  石城光明卫士-张代飙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7月,工作室成员由配电运检室专职、一线班组长、班组骨干等人员组成,逐步建立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旨在不断提高设备健康平有效地降低配网故障率,快速应对和处置各类配电设备故障,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持续提高配电设备健康水平及配网故障抢修能力,建设“一流配电网”,打造南京配电服务的金牌口碑。

张明-6.jpg

  科技尖兵-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

  “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0年5月挂牌成立,是一支以“江苏省劳动模范”张明同志命名,由公司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科技创新型团队。工作室现有成员15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双师4人;成员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人。 工作室始终以践行“科技创新,服务电网”的专业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优势,在技术改革、科技研发等方面不断攻坚克难,解决电网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公司“大运行”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与支撑。